教学工作
本科教学概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学工作 >> 本科教学概况

课程定位

生理学是一门研究正常状态下机体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医学专业的主干基础课程。是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及医学相关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该专业是医员工完成正常人体形态学课程后首次接触的功能学科,是药理学、病理生理学、临床各学科的重要功能科学基础。

课程内容选择

①基本要求:参考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制定相应专业的教学大纲。掌握基本概念,深入理解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根据专业需要有选择和目的地深入学习重点章节。

②素质培养:包括思想道德修养、自学能力、专业英语能力、应用知识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

课程内容结构和课时安排

理论课

《生理学》以各系统为单位来阐明正常生命活动的规律。理论课共96学时,包括10学时自学学时(血液循环5学时,神经3学时,内分泌2学时)。授课内容及学时安排如下:

第一章 绪论 (2 学时)

第二章 细胞生理 (10学时)

第三章 血液 (4 学时)

第四章 血液循环 (18学时)

第五章 呼吸 (8 学时)

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6 学时)

第七章 能量与体温 (4 学时)

第八章 泌尿 (8 学时)

第九章 感觉器官 (4 学时)

第十章 神经系统 (16学时)

第十一章 内分泌 (6 学时)

第十二章 生殖 (自学)

其中骨骼肌的收缩、血液、感觉器官这三个内容12学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开展教学,共计12学时。其它74学时以理论大课教学为主,穿插进行Sandwich教学和PBL教学。

实验课

(1)机能实验Ⅰ:哺乳动物的手术操作、神经干动作电位、蛙心灌流、动脉血压的调节、呼吸运动调节、影响尿生成的因素、血液和肠平滑肌的运动及实验考试(各4学时,共32学时)

(2)机能实验Ⅱ:实验设计(8学时)、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及影响血糖的因素(各4学时)(共16学时)

选修课

1)消化和肾脏生理:24学时

《消化肾脏生理》以专题形式介绍目前消化肾脏生理学领域的最新进展,旨在让员工更深入的了解这两个参与人体新陈代谢重要系统的功能,培养初步科研思维,并为后期的临床学习打下基础。内容编排上突出两点,一是注意与本科生《生理学》教材相应内容衔接,加强深度和广度,这部分专题包括消化道起搏细胞的性质和功能,胃肠活动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消化道嘌呤受体的研究进展,肾脏的水通道;二是加强基础与临床内容的衔接,包括消化道感觉传入与内脏高敏性、肝脏的消化功能与临床。另外在介绍理论进展的同时,该课程还同步介绍有关技术进展和应用,如胃肠起搏细胞的膜片钳记录、神经元逆行示踪技术、脑功能成像技术等,加深员工对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的认识,以培养初步科研思维。

学习内容

理论学时

肝脏的消化功能与临床

4学时

水通道

4学时

消化道嘌呤受体的研究进展

4学时

消化道感觉传入与内脏高敏性

4学时

胃肠激素与脑肠肽

4学时

cajal间质细胞与胃肠运动功能

4学时

2)心血管生理进展:24学时

《心血管生理进展》系统的介绍了干细胞介导的细胞替代疗法在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可行性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经典的膜片钳技术和胚胎发育过程中心脏电生理的发育依赖性变化。课程内容为现阶段心血管生理领域的最新研究内容。生理系参与该课程的各位老师均在国外留学数年且在学术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回国后一直工作在教学和科研两类工作岗位上,主要研究方向为干细胞研究和心血管生理。课程的开展有助于医员工了解熟悉心血管生理的最新进展,帮助医员工早日树立新的临床医学治疗理念,同时初步培养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

学习内容

理论学时

心力衰竭和细胞替代治疗概述

4学时

再生医学中胚胎干细胞及其衍生细胞运用的研究进展

4学时

iPS细胞的研究进展

4学时

干细胞技术在心血管领域的研究进展

4学时

电生理学技术在心血管系统中的应用。

4学时

胚胎发育过程中和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心脏功能的变化特点

4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