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2日,伟德vb病理生理系的刘平研究员在同济医学院二号楼举办了一场题为“microRNA-源自小小秀丽线虫的大突破”的科普讲座,主要介绍了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奖内容及科学意义。讲座由伟德vb副经理王玉刚主持,近200名师生到场参与。
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两位杰出的科学家——Victor Ambros和Gary Ruvkun,表彰他们在基础研究领域的开创性贡献,特别是在模式生物秀丽线虫中发现了microRNA,并揭示了其在基因调控中的关键作用。此次获奖再一次强调了基础研究和模式生物的重要性,凸显了秀丽线虫在现代生物学中的独特贡献。
基础研究:探索生命的本质
基础研究是所有科学突破的根基,它致力于揭示自然界的基本原理和机制,尽管其应用可能无法立即显现,但正是这种不急功近利的研究方式,最终引领了科学的革命性发展。
刘平研究员在讲座中指出,microRNA的发现就是基础研究价值的典范。这一突破为现代生物学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即转录后基因调控机制,从而彻底改变了我们对基因表达和细胞功能的理解。科学家们最初在线虫中进行的基础研究,并未预见到miRNA未来的广泛应用。然而,miRNA的发现不仅在理解基因调控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还为癌症、代谢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多种人类疾病的诊断和潜在治疗提供了新的路径。
秀丽线虫:模式生物中的革命性角色
秀丽线虫作为一种关键的模式生物,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生物学研究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其基因组简单且保守,生命周期短,操作方便,是研究基因功能和生物学机制的理想模型。在此次诺贝尔奖获奖研究中,秀丽线虫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Victor Ambros和Gary Ruvkun正是在秀丽线虫中发现了首个microRNA基因lin-4,并揭示了它通过与靶基因lin-14的mRNA的3'非翻译区(3' UTR)互补结合,调控LIN-14蛋白表达的机制,从而揭示这一全新的基因调控方式。
刘平研究员强调,秀丽线虫的贡献不仅仅在于它在microRNA研究中的应用,它还是诺贝尔奖的“常客”。包括细胞凋亡、RNA干扰等一系列研究都源自于这种微小的生物。此次,microRNA的发现成为继2002年、2006年和2008年之后,秀丽线虫助力诺奖研究的又一重要贡献。
microRNA:转录后基因调控的革命
microRNA是一类长约22个核苷酸的微小RNA分子,尽管它们不编码蛋白质,却通过与特定mRNA的3'UTR结合,阻止这些mRNA的翻译或促使其降解,从而调控基因表达。microRNA的发现极大地拓展了我们对基因表达调控的认识。传统的分子生物学法则认为,基因调控主要发生在转录水平。然而,Ambros和Ruvkun的研究揭示,microRNA作为一种非编码RNA,能够在转录后阶段通过与mRNA结合,抑制蛋白的翻译或促进mRNA降解,从而精细调控基因表达。这一发现填补了我们对基因调控复杂性的认知空白,也为后续基因调控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过去几十年中,microRNA研究蓬勃发展,它被发现广泛存在于各类生物中,并参与细胞分化、发育、免疫反应和肿瘤生成等多种生物过程,其在治疗中的巨大潜力值得进一步挖掘。
总结
基础研究是推动生命科学发展的核心动力。秀丽线虫作为模式生物的成功应用,证明了简单生物在基础研究中的不可替代性。通过这些研究,科学家们不仅揭示了生物体内复杂的调控网络,还为未来的医学应用铺平了道路。Victor Ambros和Gary Ruvkun的microRNA研究成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生动的例子,展示了基础研究如何通过模式生物的研究实现跨越式的科学突破。